霜髯雪鬓十分侵,举盏常思蘸甲深。
虽约依刘同汉上,犹虚访戴似山阴。
文章歆向传家日,事业韦平奕世心。
冰玉相辉方自表,何妨佳思屡追寻。
又寄性之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寄性之二首》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
从创作背景上分析,李之仪在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这一历史事件直接影响了他的政治生涯,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对文人创作的制约作用。同时,他在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晚年卜居当涂,这些经历都为他的文学作品增添了深刻的情感色彩和政治意涵。
从文本内容上看,《又寄性之二首 其一》中的“霜髯雪鬓十分侵,举盏常思蘸甲深”描绘了李之仪的外貌特征和深沉的情感体验。他通过饮酒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重视。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从艺术手法上看,《又寄性之二首》运用了许多传统的诗词表现手法。如“文章歆向传家日,事业韦平奕世心”,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前辈文化的敬仰,也体现了李之仪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和期望。这种既注重个人修养又不忽视社会责任的态度,使他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李之仪的《又寄性之二首 其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念,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