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都忘力不胜,穿云度堑信腾腾。
林深鸟兽知无迹,时见游山一两僧。
褒禅斋后独出三门步深山久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褒禅斋后独出三门步深山久之》是宋代诗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还体现了他在行走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哲理思考。
诗中“两脚都忘力不胜,穿云度堑信腾腾”展现了作者行走在深山之中时的自然状态与心理状态。这种“力不胜”的感觉,可能源于长时间的步行,也可能是对大自然力量的一种敬畏。同时,诗句中的“穿云度堑信腾腾”形象地描绘了山路崎岖,仿佛能穿透云雾、越过障碍,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和视觉冲击。
“林深鸟兽知无迹,时见游山一两僧”反映了作者在深山中观察自然的细微之处。这里的“鸟兽知无迹”说明山林间动物的踪迹难以察觉,而“时见游山一两僧”则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少数僧人在游玩,增添了一种宁静与神秘的气氛。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个人修养。宋代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对自然美的感知。李之仪作为宋代杰出的文学派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褒禅斋后独出三门步深山久之》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山水旅行,更是一种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和表达。
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穿云度堑”、“鸟兽无迹”、“一两僧”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哲理。
《褒禅斋后独出三门步深山久之》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内心世界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也能够体会到自然美的魅力和哲学思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