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行河堤,柳色绿如扫。只疑晚烟罩寒林,细看始知春已到。
春来本不与我期,病中蹉却春来时。尘埃雨过风不起,但见红紫咄咄陵高枝。
年年见春随分喜,今年见春略无意。泊然相遇等幻化,况是客愁如梦里。
前年随春入都门,去年探春海上村。今年作客还到此,万里漂浮谁与论。
故人邂逅罗酒樽,白发相逢情更亲。身世崎岖有底急,终日裂脐如归云。
倚门几夜环连梦,勃窣稚子行逡巡。扁舟早晚东南奔,车马纷纷愁杀人。
晚步汴堤始见春色次夜与蔡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步汴堤始见春色次夜与蔡君》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李之仪当时任开封知府。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敏锐感知和内心的微妙变化。
从艺术形式上看,该作品属于宋代诗词,这是中国诗词的一个高峰时期,其形式多样而内容丰富。李之仪的这首《晚步汴堤始见春色次夜与蔡君》,在艺术上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邃思考。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春日景色的鲜活与生机,以及春日美景给作者带来的愉悦和惊喜。
在内容方面,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汴河堤岸的景象。“昨日行河堤,柳色绿如埽。”开篇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河堤的生机勃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自然世界中。随后两句“只疑晚烟罩寒林,细看始知春已到。”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春风比作晚烟,轻轻笼罩着寒冷的林木,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最后一句“春来本不与我期,病中蹉却春来时。”反映了诗人因病未能及时欣赏春天美景的遗憾,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珍惜之情。
李之仪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体验和哲理思索。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诗人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季节变换的故事,更是在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和敬畏。诗中的“春来本不与我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而“病中蹉却春来时”则展示了人在困境中对美好时光的无奈错过。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深刻反思。
《晚步汴堤始见春色次夜与蔡君》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赢得了后世的认可,更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影响了无数读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体会到诗人在自然美与人生哲理之间的精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