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三年久,离家万里馀。
岂知戎马际,仍得棣华书。
金鼓震南国,松筠怀故庐。
寰区端若此,天意竟何如。
清明日得家书四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日得家书四首》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思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现状。下面将围绕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 作者简介
-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多次战乱,晚年被金人俘虏北去,但始终坚守节操,为南宋政权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 诗歌原文
- 《清明日得家书四首其四》:烟岚飞翠盖,鲸海泛龙舟。退避亦已远,凭陵殊未休。包胥思恸哭,曹刿愿深谋。叹息绕朝策,何人知故侯。
- 作品解析
- 情感表达:诗中“退避亦已远,凭陵殊未休”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险境却依然坚持原则的坚定态度;“包胥思恸哭,曹刿愿深谋”则展示了他为国家和民族未来而忧心忡忡的形象;最后两句“叹息绕朝策,何人知故侯”,则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烟岚”、“鲸海”等,使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如包胥、曹刿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 背景分析
- 时代背景:李纲生活的时期是北宋末期,这个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李纲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文化理念,创作出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
- 社会影响:《清明日得家书四首》作为李纲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那个动荡时代的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
《清明日得家书四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李纲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怀,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