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顾子美提举

闻说年来亦失官,高怀应作等闲看。
傥来本自非吾有,既往何须更返观。
问舍梁溪欣共里,寄声闽岭慰南冠。
请公学取安心法,一点安时在处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顾子美提举》是宋代诗人李纲创作的一首五律诗,该诗通过描述作者的失官之忧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境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寄顾子美提举》的作者李纲,北宋末年政治家,以其深沉的政治见解和卓越的文才著称于世。他在国家动荡时期,多次上书皇帝,提出改革意见,但未被采纳,最终辞官归隐。

  2. 诗歌原文
    闻说年来亦失官,高怀应作等閒看。
    傥来本自非吾有,既往何须更返观。
    问舍梁溪欣共里,寄声闽岭慰南冠。
    请公学取安心法,一点安时在处安。

  3. 内容解析

  • 失官之忧:诗中开头“闻说年来亦失官”,反映了李纲因政治原因失去官职的现实。这种失意使他不得不面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 超然物外:“高怀应作等閒看。”表达了李纲虽然失官但仍保持超然态度,将世事看作平常的心态。
  • 自然之美:“傥来本自非吾有,既往何须更返观。”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豁达心态,他认识到万物皆为自然所赐,过去的经历不必过于执着,可以放下。
  • 乡愁与慰藉:“问舍梁溪欣共里,寄声闽岭慰南冠。”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向远方的朋友传达问候的情感。
  • 心灵寄托:“请公学取安心法,一点安时在处安。”在这里,李纲邀请对方学习他的安心之法,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李纲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其内心的感慨,使整首诗充满哲理性。
  • 用词精炼: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丰富的词汇,如“傥来”、“非吾有”等,这些词语增强了诗句的内涵。
  • 情感真挚:李纲以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到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寄顾子美提举》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政治和自然界的独特见解。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失意官场的超然态度展现,体现了李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生境界。通过阅读这首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人在动荡时代中对于精神家园的坚守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