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上有感

不踏隋池今几日,重来空叹二毛侵。
黄流浑浑帆樯影,绿岸森森榆柳阴。
雨霁鸠鸣呼妇急,晓凉蝉噪感人深。
区区往返何为者,谁识先贤用舍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汴上有感》是宋代李纲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歌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汴上有感》的作者是北宋末年的政治家李纲。李纲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早年曾为邵武人,后来迁居无锡,并最终成为南宋初的重要人物。他在靖康年间反对金兵入侵,力主抗战,但因遭排挤而被迫离开朝廷。
  • 作品创作时间:这首诗作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靖康之变后的某个时期,李纲在政治失意后回到故乡时所作。
  1. 诗词原文
  • 黄流浑浑帆樯影,绿岸森森榆柳阴。
  • 雨霁鸠鸣呼妇急,晓凉蝉噪感人深。
  • 区区往返何为者,谁识先贤用舍心(以上《梁溪集》卷一六)。
  1. 主题思想
  • 忧国忧民:通过描写汴河上的船只和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诗中的“舟行水去常如旧”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政治失意:李纲的政治生涯充满波折,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了个人遭遇和时代背景的矛盾。这首诗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哀愁,正是他个人遭遇的真实写照。

《汴上有感》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时代变迁的忧虑与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丰富内涵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