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元夕和韵二首

璧月舒金波,流光入窗蓬。
江水碧杳杳,淮山直丛丛。
牢落亦清甘,繁华儿辈事。
一褐拥春寒,倦拨青编睡。
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
龛灯独耿耿,静对花双悬。
更深共语笑,为客何时了。
纷兮总浊恶,文字有潜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真州元夕和韵二首》是宋朝诗人李壁所作的一首著名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与感受,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人生哲思,体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宋朝的李壁以擅长写诗著称,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的窗口。
  2. 诗词原文:璧月舒金波,流光入窗蓬。江水碧杳杳,淮山直丛丛。牢落亦清甘,繁华儿辈事。一褐拥春寒,倦拨青编睡。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龛灯独耿耿,静对花双悬。更深共语
  3. 主题思想:李壁通过这首《真州元夕和韵二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其中,“璧月舒金波”一句用月光来比拟江面的波光粼粼,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流光入窗蓬”则暗示着夜色之美透过窗户映入了室内,增添了一份宁静的气氛。
  4.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李壁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牢落亦清甘”中的“牢落”可能暗指一种孤独或凄凉的状态,而“清甘”则是对这种状态的一种反衬,强调其内心的纯净和满足。“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通过对比绛纱的华丽与纨绮的简朴,以及箫鼓的热闹与隔船人的静谧,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5. 文化背景: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的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真州元夕和韵二首》创作于宋朝,这不仅反映了宋代诗歌创作的盛况,也显示了李壁本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

《真州元夕和韵二首》不仅是李壁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代表作,也是研究宋代诗歌艺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词的深邃与婉约,还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