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乌鹊正南飞,月到中天列宿稀。
远近江峦明霁色,横斜烟雾助清辉。
危亭搔首风传笛,迥野微行露湿衣。
儿女未须频怅望,春来应与雁同归。
分水铺步月
介绍
“分水铺步月”是一首描绘月夜美景的古诗词,出自宋代著名词人吕本中之手。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诗歌原文:人随乌鹊正南飞,月到中天列宿稀。 远近江峦明霁色,横斜烟雾助清辉。 危亭搔首风传笛,迥野微行露湿衣。 儿女未须频怅望,春来应与雁同归。
诗句解析: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之际,独自一人漫步至分水铺,观赏月亮的景象。“人随乌鹊正南飞,月到中天列宿稀。”表达了诗人看到夜晚天空中月亮逐渐升起,星星稀疏的情景。“远近江峦明霁色,横斜烟雾助清辉。”则形容了江面上的雾气和月光相互交织,使得整个景象更加美丽。“危亭搔首风传笛,迥野微行露湿衣。”描述了诗人在高处眺望,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同时感受到了微凉的水气。最后两句“儿女未须频怅望,春来应与雁同归”则是诗人对家人的提醒,不要过于感伤,春天时与大雁一同归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宁静、美丽的月夜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学背景:《分水铺步月》创作于北宋时期,是吕本中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代表作之一。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士大夫常常借景抒情,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邃的表达。吕本中的用词精炼,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和哲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具体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的体验。此外,诗歌的结构也非常优美,开头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中间的描述层层推进,结尾则以哲理性的总结收尾,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美感也有思想深度。
文化价值:《分水铺步月》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古诗词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同时,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并研究。
《分水铺步月》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古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独特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