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岭外遇寒食

春日自明霁,我心何郁伤。
草木竞芳菲,飞鸣自颉颃。
悄悄坐书幌,幽幽宴空床。
既无功名念,反思白昼长。
愁来不自持,零落鸿雁行。
三过解泽流,六见槐柳黄。
最怜小儿女,路远不得将。
生还一笑喜,死去埋他乡。
生死如循环,我师佛老庄。
感此寒食节,新烟过邻墙。
松楸渺云海,目极摧肝肠。
书成附鳞翼,不如永相忘。
何以慰目前,作诗示阿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居岭外遇寒食》是宋代李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李光,字泰发,是宋越州上虞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及第。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家,李光在政治舞台上经历了由升迁到贬谪的过程,最终成为吏部尚书。他的政治生涯充满曲折,曾因直言不讳反对秦桧,而被其排挤出朝廷。

李光的《居岭外遇寒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诗中“春日自明霁,我心何郁伤”开篇即点明了时令,春日虽晴,但诗人的心情却无法舒畅。随后的内容,如草木竞芳菲、飞鸣自颉颃等自然景象,都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与落寞。诗中的“坐书幌”、“宴空床”反映了诗人远离尘嚣,独自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

在这首诗中,李光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自己对生死、功名、友情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诗中的“三过解泽流”、“生还一笑喜,死去埋他乡”,以及“最怜小儿女,路远不得将”等句子,透露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居岭外遇寒食》不仅是李光诗歌创作的佳作,更是其人生哲学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李光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感受到宋代文人在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