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自明霁,我心何郁伤。
草木竞芳菲,飞鸣自颉颃。
悄悄坐书幌,幽幽宴空床。
既无功名念,反思白昼长。
愁来不自持,零落鸿雁行。
三过解泽流,六见槐柳黄。
最怜小儿女,路远不得将。
生还一笑喜,死去埋他乡。
生死如循环,我师佛老庄。
感此寒食节,新烟过邻墙。
松楸渺云海,目极摧肝肠。
书成附鳞翼,不如永相忘。
何以慰目前,作诗示阿张。

居岭外遇寒食

春日自明霁,我心何郁伤。草木竞芳菲,飞鸣自颉颃。悄悄坐书幌,幽幽宴空床。既无功名念,反思白昼长。

译文:

在岭南地区度过寒食节

春天的阳光明媚晴朗,然而我心情却异常忧伤。草木争相开花结果,鸟儿也欢快地歌唱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独自安静地坐在窗边读书,心中感慨万千却又无法言说。虽然心中没有功名的追求,但想到漫长的白天又让人感到无奈和焦虑。

愁来不自持,零落鸿雁行。三过解泽流,六见槐柳黄。最怜小儿女,路远不得将。生还一笑喜,死去埋他乡。生死如循环,我师佛老庄。感此寒食节,新烟过邻墙。松楸渺云海,目极摧肝肠。书成附鳞翼,不如永相忘。何以慰目前,作诗示阿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岭南地区度过寒食节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生命、功名等话题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通过对春天阳光明媚晴朗的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突然转变,从喜悦的情绪转为忧伤的心情,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感到意外和困惑。同时,诗人通过对草木、鸟儿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绪纷乱的状态。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孤独、无助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揭示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诗人还将自己比作鸿雁、槐树和松树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多变的深刻认识。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探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辨性。

诗人通过对功名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变化,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他认为,无论是生还是死,都只是一种存在方式而已,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因此,他主张以超脱世俗的方式去追求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思考:既然人生充满了痛苦和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安慰自己?他的回答是创作诗歌和展示给阿张等人。这既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也是一种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手段。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现象的描绘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生命、功名等话题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