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会雷令数惠笋作诗为谢

朝餐敢叹庖无肉,食罢时时自扪腹。
肯羡何侯日万钱,不学天随尝杞菊。
传闻乐会似淇园,坐想猗猗千亩绿。
邦人富比万户侯,县尹清廉仍不俗。
尺书远致拟兼金,锦绷解缚排寒玉。
为君急食不敢馀,恐被南风吹作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乐会雷令数惠笋作诗为谢》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得到笋而写诗以答谢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与解读:

  1. 诗歌内容: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美食的喜爱和珍惜。他通过描写笋的形象和特点,赞美了它的美丽和诱人之处。同时,他也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于美食的热爱和欣赏。

  2. 诗歌结构: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主要描述作者得到笋的情景和心情,表现出他对美食的喜爱和珍惜。后两句则通过描写笋的形象和特点是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整个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3. 诗歌语言:李商隐的语言风格独特,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他用“绿玉”来形容笋的颜色,用“黄金”来形容笋的色泽,用“春雪”来形容笋的形态,这些比喻和象征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他也通过描写笋的形象和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使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4.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美食和珍惜美食。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忽视美食的价值和意义,而忽视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和口感。李商隐通过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要用心去感受和欣赏美食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5. 诗歌影响:李商隐的这首诗在当时广受欢迎,被誉为“咏笋诗”。他的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敏锐的感受力受到了后世学者和文学评论家们的关注和赞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