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台州上方不出院僧壁

不下山来十四年,区区笑我走尘寰。
只应后夜经声寂,明月清风自往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台州上方不出院僧壁》是宋朝诗人李邴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1. 作品原文
    不下山来十四年,区区笑我走尘寰。
    只应后夜经声寂,明月清风自往还。

  2. 作者简介:《书台州上方不出院僧壁》的作者是李邴,他是一位在宋朝颇受尊敬的诗人。他在崇宁五年时考中进士,并在高宗即位后,曾担任过翰林学士等重要职务。尽管他曾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但最终并未获得重用。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世俗权力斗争的疏离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诗作主题:此诗通过“不下山来十四年”和“只应后夜经声寂”两句,传达出作者远离尘嚣、超脱于世的生活理念。诗中的“区区笑我走尘寰”则表明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追求不屑一顾,表现出一种高远的人生态度。而“明月清风自往还”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追求自然、简朴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4. 艺术特色:李邴的诗作多采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此外,他的诗歌常常带有深刻的哲理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书台州上方不出院僧壁》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它通过简洁的诗句传递出深邃的内涵。

《书台州上方不出院僧壁》不仅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情感的作品,也是李邴个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超然物外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批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一位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社会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