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岩吴体

屋头日日闯云山,簿领沉迷肯放闲。
一行作吏遽如许,三径就荒那得还。
绿阴留与后人憩,丛桂时招好客攀。
邂逅清泉与白石,岸巾时得洗衰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隐岩吴体》是宋朝诗人李洪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隐岩吴体》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洪(约1092—1163)宋代诗人。字景文,号东篱子,临海(今属浙江)人。绍圣间曾知建昌军,历官太常丞、集贤殿修撰,出知处州。卒年八十九。事见宋赵升《侯鳍录》卷三、宋楼钥《攻愧先生文集》卷九六。有《东篱诗集》十卷,已佚。后人辑其诗为《东篱乐府》。李洪的生平和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其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1. 创作背景
  • 《隐岩吴体》的创作时间与内容,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行理解。作为一位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文人,李洪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等都可能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 南宋时期,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民众疾苦等现象使得许多诗人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追求一种超脱物外的精神状态。《隐岩吴体》可能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
  1. 内容解析
  • 屋头日日闯云山:描述了诗人每天奔波于官场的忙碌生活,如同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穿梭一般,充满了辛劳和不易。
  • 绿阴留与后人憩:表达了对后代子孙的关怀,希望留下一片宁静的绿荫供他们休息和享受。
  • 丛桂时招好客攀:描绘了桂花盛开时,好客之人络绎不绝前来攀谈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热闹而和谐的画面。
  1.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隐岩吴体》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 意境深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中蕴含着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对官场纷争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李洪的《隐岩吴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审美意义:《隐岩吴体》在艺术上的成就也值得称赞。它的语言运用得当,意象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平静,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隐岩吴体》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歌,也是宋代诗歌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李洪的《隐岩吴体》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