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澄之器博饭浮玉

畴昔清都步武联,轩轩鹤骨称癯仙。
君横七弦可忘老,我得一丘端尽年。
白首终成裹饭去,青灯更作曲肱眠。
步虚声里云旗下,病眼心知有胜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澄之器博饭浮玉》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七言律诗。吴则礼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这首诗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厚造诣以及他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哲思。下面将详细介绍《同澄之器博饭浮玉》:

  1. 诗人介绍:吴则礼,宋代兴国永兴人,字子副,号北湖居士。吴则礼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歌原文:在《同澄之器博饭浮玉》中,吴则礼以其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诗中的“白首终成裹饭去,青灯更作曲肱眠”表达了对人生苦乐相随、淡泊名利的态度;而“步虚声里云旗下,病眼心知有胜缘”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3. 文学鉴赏:作为宋代的诗人,吴则礼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他以诗歌形式抒发了内心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吴则礼在诗作中不仅展示了个人的艺术魅力,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4. 创作背景:《同澄之器博饭浮玉》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作者的生平背景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或退隐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他可能更加专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因此诗作更多地反映了其哲学思想和对生活的独特看法。

  5. 文化价值:《同澄之器博饭浮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吴则礼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的许多句子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同澄之器博饭浮玉》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表现力的七言律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还可以从中汲取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