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李汉臣饮与汉臣别九年相视癯然各已翁矣

平生三毛尔,鬓发眉与须。
奈何忽霜雪,星星欲无馀。
手中木上座,枯槁正类渠。
而我方两忘,隐几者谁欤。
是身那有坚,寝饭姑如如。
旧持祖师令,似守商君书。
老夫亦耄矣,戒律今全除。
惟兹笑及嗔,二法元不殊。
独当招故人,浊酒满眼沽。
非徒洗离群,且复浇索居。
白鱼良已佳,黄菊端未疏。
肯来共情话,宁辞办篮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招李汉臣饮与汉臣别九年相视癯然各已翁矣》是宋代诗人吴则礼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深入的解读:

  1. 诗歌原文
    平生三毛尔,鬓发眉与须。
    奈何忽霜雪,星星欲无馀。
    手中木上座,枯槁正类渠。

  2. 诗词赏析

  • 主题思想:《招李汉臣饮与汉臣别九年相视癯然各已翁矣》通过描绘两人分别九年后的重逢场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句中的“三毛”可能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衰老,而“枯槁”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三毛”、“白发”等,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意境和深远的意蕴。此外,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很典型,如“枯槁正类渠”,既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的现状,又反衬出诗人自身的感受。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也十分丰富。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如人们对于时间的敏感和对生命的珍惜。同时,它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以及友情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招李汉臣饮与汉臣别九年相视癯然各已翁矣》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诗词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