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因芍药洛中本

粲粲忽来红粉晚,故入吾人醉时眼。
吾人宿昔翰墨场,消得文君作小妆。
莫遣边头风雨恶,惊破文君梦伊洛。
孤芳胜韵明年春,坐中谁作伊洛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因芍药洛中本》是宋代诗人吴则礼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以全面理解其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吴则礼,字子副,兴国州(今湖北阳新)人。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凭借父亲的地位得以入仕。在元符元年(1098年),他被任命为卫尉寺主簿;而在崇宁年间,他还担任直秘阁,管理虢州的政务。
  • 文学成就:吴则礼不仅是位有才华的官员,他的诗作也同样受到后人的认可。他与唐庚、曾纡、陈道等人有频繁的交流和唱和,展现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内容:《郭因芍药洛中本》是吴则礼创作的作品,其原文如下:“粲粲忽来红粉晚,故入吾人醉归眼。吾人宿昔翰墨场,消得文君作小妆。莫遣边头风雨恶,惊破文君梦伊洛。孤芳胜韵明年春,坐中谁作伊洛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读者。
  • 翻译赏析:诗的首两句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与晚来的羞涩,暗示了宴会上的欢愉氛围。第三句表达了对文人雅士聚会场所的喜爱,第四句则用比喻的手法,将文人间的关系比作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恋情。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将来岁月的期盼。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吴则礼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将宴会中的人们比作醉眼惺忪的文君,既富有想象力又富有诗意。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宴会场景和人物情感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对友情、爱情和美好生活的珍视。通过这些真挚的情感表达,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期待。
  1. 诗歌的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风貌:吴则礼作为一位官员兼诗人,他的作品中不仅展示了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特色。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
  • 传承历史文化:《郭因芍药洛中本》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吴则礼的《郭因芍药洛中本》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而广为人知,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值得细细品味。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