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上公之鼎烹养牛,高足巨耳谁与俦。又不见便便瓦釜煮黄独,媚此枵然转雷腹。
养牛大嚼良快意,老儒那有王侯鼻。黄独饱火正可怜,自捉长镵宁用钱。
太希先,阿坰赠君北湖歙州钵,天遣吾人个中活。
撑肠等取一生足,养牛何曾异黄独。要须以铁为脊梁,才可提渠示诸方。
应笑连床并头颅,五更戢戢听木鱼。太希先,尔时勿作随堂解,真是穷年粥饭债。
羁臣白发无住著,瀹腐舂陈殊未错。客来摩挲浑不嗔,慎勿触我红麒麟。
南徐祖令侬自知,雪打西安尝豆糜。
阿坰以歙钵供太希先偶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阿坰以歙钵供太希先偶成》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一首古诗。
吴则礼,作为宋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吴则礼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种风格与题材,其作品多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及思考。
吴则礼在其诗作中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绘,他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哀愁并存。例如,在这首诗中,“君不见上公之鼎烹养牛,高足巨耳谁与俦”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生活状态的差异;“又不见便便瓦釜煮黄独,媚此枵然转雷腹”则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对立。这种对比与对照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即物质生活的贫乏与精神上的追求之间的冲突。
在艺术手法上,吴则礼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将瓦釜比作“便便”之物,形容其简陋无奇,而用“黄独”喻指那些虽然生活清苦却充满生命力的事物。这样的修辞不仅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阿坰以歙钵供太希先偶成》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与成就,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