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诗

西山有鸟,其状如乌。
名曰精卫,其名自呼。
精卫堙海,不堙不止。
问谁之报,云帝之子。
帝子女娃,往游不还。
精卫求之,不敢有安。
海流不改,汝堙不迁。
嗟哉精卫,志则可怜。
我昔读书,惟圣之求。
竭力从之,以春及秋。
老人宴居,审吾之学。
惟时友朋,日就雕琢。
圣言甚微,吾意则近。
近以识微,退或有进。
三年于曹,惟罪之恐。
人虽甚厌,子亦不勇。
舒舒其云,沄沄其水。
子不与归,而曰有以。
豕羊在牢,刍秣之恋。
烹庖及之,抑又谁怨。
予学日远,子道日疏。
有愧精卫,其谁与居。
精卫之飞,不必戾天。
子之不如,宁有智焉。
惟作与否,愚智之择。
小人作诗,惟一劝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精卫诗》是一部由清代诗人李渔所作的诗歌集,收录了作者在1754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和一首五言古风。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社会批判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与矛盾,并通过精卫的形象来象征那些被忽视或误解的人们。

《精卫诗》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精卫形象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同时,这首作品也体现了李渔作为一位文学家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精卫诗》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批判性的作品,它通过精卫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尽管具体的内容细节可能因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这首作品仍然保留了李渔作为诗人和社会评论家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