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鸡午唱静中哗,挟雨苍苔傲落花。
已觉星星鬓边出,真成一倍惜年华。
邻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邻鸡》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散曲作品。此曲分为两层,前四句写被邻鸡惊醒归乡之梦的悲怆心情,一个被远谪在天边的人,难得好梦却被惊醒;后六句则写醒后的情景,满希望鸡声停了再重新入睡,但乌鸦又接连叫起,只好移步高楼倚望遥空。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封新建伯。杨慎博学多才,擅长诗文词赋,尤以散文和史学见长,其著作涉及经史、天文、地理、医药、农艺等多个领域。
- 原文及翻译:
原文:
黄莺儿·客枕恨邻鸡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听邻鸡吠。
独守空房如孤舟。
何处去?
江村月落潮初动。翻译:
深夜醒来,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与烦恼,无法入眠,只能听到邻居家的鸡鸣声不断。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就像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中漂泊,无处可去。此时,江边的村庄已经月光皎洁,而潮水也已经开始涌动。
- 赏析与创作背景:
- 赏析:
这首《邻鸡》表达了诗人因孤独而难以入睡的情感。诗中的“独守空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刻的孤独感,而“何处去?”更是体现了他内心的无助与迷茫。同时,诗末的江村月落潮初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稍显冷清的画面,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 创作背景:
杨慎生活在明朝中后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代。作为一位文学家,杨慎的作品深受时代影响,既有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这首《邻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述一个文人夜晚被邻鸡惊醒的情境,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杨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诗词创作的热爱。
杨慎的《邻鸡》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小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