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春日

褰帘卷竹房,僧去罢焚香。
湿树流残雪,疏篱挂夕阳。
花迟春意静,苔密冻痕光。
野水盈愁望,寻巢燕已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院春日是宋朝诗人李龏创作的一首古风古诗

这首诗《道院春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里寺院庭院的静谧景象。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特色:

  1. 作品原文
  • 褰帘捲竹房,僧去罢焚香。
  • 湿树流残雪,疏篱挂夕阳。
  • 花迟春意静,苔密冻痕光。
  • 野水盈愁望,寻巢燕已忙。
  1. 主题思想
  • 诗中通过描述寺院庭院的景物,传达出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
  • 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
  1. 艺术手法
  • 李龏运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春天场景。
  •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湿树流残雪”与“疏篱挂夕阳”,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诗人还通过细节描写,如“花迟春意静”,“苔密冻痕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1. 历史背景
  • 《道院春日》的创作时间是在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代。
  • 当时社会文化氛围浓厚,文人墨客纷纷创作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1. 文化价值
  • 《道院春日》作为一首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它不仅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道院春日》不仅展现了李龏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特点。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