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栏

袅袅朱栏倚细波,绿云相对閟嵯峨。
中天车驾曾擒寇,何日楼船定入河。
霁柳午阴随岸远,露桃春色过墙多。
黄旗适应东南运,已办箫铙几曲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倚栏》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倚栏》的背景及其文化意义: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他是宋代四大诗人之一,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并称。他的诗歌讲求活法,自成“诚斋体”,代表作有《诚斋集》、《诚斋诗话》等。
  • 作品内容:杨万里的《荷亭倚栏》是一首描写荷花池景的诗作,诗中描绘了荷叶茂盛、水面涟漪、花鸟嬉戏等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杨万里擅长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捕捉景物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之中。这种直接而生动的表达方式,使得《荷亭倚栏》等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表达:通过对荷花的细致描绘,杨万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心态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在这首诗中,他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观抒发内心的愉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1. 文化意义
  • 审美情趣:《倚栏》作为宋代诗歌的一部分,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追求诗意栖居的生活理想。
  • 文化传承: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倚栏》不仅是艺术上的佳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传递了宋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诗词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倚栏》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成就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美学追求和社会价值,以及它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