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座主过天竺寺

九里松边鹫岭头,松声长带白云秋。
梵筵多有吟僧在,须认诗中第一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信座主过天竺寺》是宋代诗人李龏创作的一首诗。该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诗歌艺术的热爱。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李龏,金朝诗人,字和父,又号雪林。他生于宋平江府吴江县(今属中国江苏),晚年居于吴兴三汇之交(今浙江湖州)。李龏不乐仕进,其生活状态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 作品风格:李龏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作品传世。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1. 诗词原文
  • 诗句解析:首句“九里松边鹫岭头”描绘了松树与鹰岭的地理位置,营造出一种静谧且深远的氛围。“九里松边”暗示了这片松树林的位置和规模,“鹫岭头”则形象地刻画出山岭的险峻与高耸入云。“松声长带白云秋”中的“松声”不仅指松树的声音,也暗合了松木材质的特性以及风吹松枝时发出的声响。“白云秋”则进一步衬托了松树林秋季的景色,呈现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最后一句“梵筵多有吟僧在,须认诗中第一流”则通过描述寺院内的吟诵场景,强调了诗歌在宗教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吟僧”形象地勾勒出了僧侣们吟诵经文的情景,而“诗中第一流”则表明了作者本人认为诗歌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
  1. 艺术特色
  • 意象创造:整首诗的意象选择巧妙,如将松树、白云、山岭等自然元素融入诗中,既增强了画面感,也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
  • 语言风格:语言简练而不失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送信座主过天竺寺》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