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道间骤寒

涉尽江湖道,嗟嗟寸步难。
风敲芦叶响,雨作菊花寒。
市酒无嫌薄,征衣正怯单。
家山在何许,回首路漫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襄州道间骤寒》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

  1. 作者简介: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宋怀州人。他曾任四川宣抚使,因遭弹劾而退职。他的仕途颇为波折,但文学成就斐然,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及个人的感慨。

  2. 诗歌原文:《襄州道间骤寒》的原文如下:
    涉尽江湖道,嗟嗟寸步难。
    风敲芦叶响,雨作菊花寒。
    市酒无嫌薄,征衣正怯单。
    家山在何许,回首路漫漫。

  3. 主题内容: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行走在艰难曲折的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孤独和冷清的感受。诗中的“风敲芦叶响,雨作菊花寒”描绘了旅途中恶劣的天气和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寂和不安。

  4. 艺术特色:李曾伯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刻。《襄州道间骤寒》体现了他在词藻上的朴素,以及在表达情感上的直接与深刻。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入人心,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世界。

  5.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变迁的时代。诗人在经历个人仕途的坎坷之后,可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个人命运的脆弱。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记录了诗人的生活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精神面貌。

《襄州道间骤寒》不仅是一篇反映作者个人生活和情感的诗篇,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