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累土作层台,巧匠俄为小阜堆。
碧落界边将塔对,苍芜断处送山来。
状成一段林峦胜,欠得几株松桂栽。
夕照未沉明月上,倚阑正尔可徘徊。
赋家山夕秀
介绍
《赋家山夕秀》品鉴
《赋家山夕秀》,宋代李曾伯所作,一首充满意境与哲思的诗作。它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李曾伯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捕捉。
诗中“本因累土作层台,巧匠俄为小阜堆”描绘了一幅勤劳的工匠们辛勤工作,最终堆砌起层层高台的景象。这里的“层台”象征着人生的奋斗与积累,而“小阜堆”则意味着在不断的劳作过程中,人们或许会暂时停下脚步,欣赏周围的景致。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也表达了他对生活态度的认识—无论处在何种阶段,都应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敬畏之心。
紧接着,“碧落界边将塔对,苍芜断处送山来”,诗人通过“碧落”、“苍芜”等词汇,勾勒出了一幅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自然风景画。这里既有天地间的广阔无垠,也有山川河流中的生机勃勃。而“送山来”三字,则暗示着山的流动与变化,如同人生旅途中的每一次遇见,都是不可预测且充满可能性的。
诗中后半部分“状成一段林峦胜,欠得几株松桂栽”更是将诗人的感慨与追求表露无遗。他似乎在表达一种理想的状态:虽然已经拥有了一片美丽的景色,但仍然感觉缺少了一些什么,那便是松树和桂树的点缀。这不仅是对美景的赞叹,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夕照未沉明月上,倚阑正尔可徘徊。”这句诗以夕阳西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诗人站在栏杆旁,望着渐渐落下的夕阳和明亮的月亮,心中或许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赋家山夕秀》,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是在忙碌的生活里,还是在安静的时刻里,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份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它也启示我们,人生如同这山间的风景,需要不断地努力与探索,才能领略到更多的美好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