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褚县丞韵

世味宁如道味浓,谁令小屋卧元龙。
何当谈笑与双璧,乃假吟哦对二松。
倾盖正欣留槜李,归樯底事取潘葑。
先生且办弦歌计,莫虑瓶无斗粟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褚县丞韵》是南宋词人李曾伯的作品,展示了他对书籍的热爱与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简介:李曾伯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他的文学成就在宋代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多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2. 诗作原文:《和褚县丞韵》的原文如下:“哦松之去争能诵,载月而归取甚廉。诲掖尚我忘后进,典刑真不愧前瞻。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和传承的重要性。
  3. 诗意解析:首句“哦松之去争能诵”中的“哦松之去”形容读书人离开竹林的情景,而“争能诵”则表现了他们竞相诵读书籍的场景;第二句“载月而归”则形容他们在学习中孜孜不倦的精神;第三句“诲掖尚我忘后进”意味着作者虽已年长,但仍然不忘后辈,愿意传授知识;第四句“典刑真不愧前瞻”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行为的高度自信;最后两句“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则进一步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作者对读者的谦逊态度。

《和褚县丞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种文化和智慧的象征,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传承的尊重。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文学艺术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