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丫头岩

我尝采石山头见蛾眉,且看浓妆淡抹两湖宜。何物老妪生此儿,又睹双髻尤为奇。
五丁刻画盘古时,黛绿常假山灵施。春风阅尽不肯笄,素螺头立鬓不丝。
梳云沐雨容为谁,相逢婉娈是似之。古今知几经品题,我困暑役何能诗。
只疑前山月鉴故半亏,嫦娥妒吝耶焉知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丫头岩》:自然与人文的诗篇

宋代李曾伯的《咏丫头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在这首诗中,李曾伯通过对丫头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他用“尝采石山头见蛾眉,且看浓妆淡抹两湖宜”这样的诗句,勾勒出了丫头岩的美丽轮廓。这里的“浓妆淡抹”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丫头岩的颜色和形态,也隐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李曾伯并没有止步于对丫头岩本身的描绘,他的笔触还延伸到了丫头岩背后的文化内涵。“何物老妪生此儿,又睹双髻尤为奇。五丁刻画盘古时,黛绿常假山灵施。”在这里,他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丫头岩比作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老者,赋予了它以人类的情感和智慧。同时,他还提到了“五丁刻画盘古”,暗示了丫头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无数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李曾伯在这首诗中还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他认为,大自然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洗礼。因此,他倡导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让大自然的美丽得以永续传承。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艺术追求,也是他作为一名学者的社会责任所在。

《咏丫头岩》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曾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在阅读和欣赏的同时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