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夏咏月岩

老蟾窃灵药,堕魄下尘寰。迹误采石江,名虚巫峡山。
长风送之来,寄影千丈岩。列壁当层云,虚白生光寒。
婆娑仙桂影,中著孤根蟠。宛宛学扇初,盈盈一钩弯。
如出沧海头,半揭烟霄端。风雨不改度,晦朔从循环。
山灵夺天目,作此奇哉观。阅尽来去人,了不苍其颜。
所欠断鳌始,一阙难磨镵。凭谁驾长梯,取置怀袖间。
为施玉斧工,修作宝鉴团。岂无女娲之手吕翁指,运此神造应非难。
何如存我真面目,妩媚一笑只作青山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酉夏咏月岩》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老蟾窃灵药,堕魄下尘寰。
  • 迹误采石江,名虚巫峡山。
  • 长风送之来,寄影千丈岩。
  • 列壁当层云,虚白生光寒。
  • 婆娑仙桂影,中着孤根蟠。
  • 宛宛学扇初,盈盈一钩弯。
  • 如出沧海头,半揭烟霄端。
  • 风雨不改度,晦朔从循环。
  1. 作者简介
  • 李曾伯(1098年—约1173年),字端甫,号芗林老人,福建邵武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是南宋中期的重要文人,与陈傅良、赵汝愚等人齐名,被后人尊称为“闽派三大家”之一。在诗、书、画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1. 创作背景
  • 此诗的创作时间未详,但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月亮的皎洁和变幻,象征了人生的无常和宇宙的永恒,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1. 作品赏析
  • 《己酉夏咏月岩》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月亮的形态和光辉。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月亮比作仙女的桂影,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诗人善于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其次,诗人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艺术氛围。最后,诗人在诗歌结构上严谨而富有变化,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沉的内涵,又不乏美感的享受。
  1. 文化价值
  • 《己酉夏咏月岩》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

《己酉夏咏月岩》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更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