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

同此三秋端正月,地高先得光辉。分明身世玉琉璃。不妨人未老,长与月相期。
我有芳尊供玩事,从渠魏鹊无枝。直须饮到五更时。大家眠玉界,莫羡宴瑶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月亮以及人们在这个夜晚聚会赏月的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他的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之情。
  1. 诗词原文及注释
  • “同此三秋端正月,地高先得光辉。”:意思是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明亮的月光普照大地,使得高地的人们能够先看到这分外的光辉。
  • “分明身世玉琉璃。”:意味着作者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如玉般清白的品格。
  • “不妨人未老,长与月相期。”:表示即便岁月未老,也愿意长久地与明月相伴,寓意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1. 诗词赏析
  • 《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 诗词语言典雅,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宋代文学的风采。

李曾伯的《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不仅是一首描绘中秋美景的佳作,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和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美好和对友情的珍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