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其一乙卯咏桂

晚出千林,中立三秋,清哉此花。自鹫峰移下,碎成玉屑,蟾宫分到,缀作金葩。粟许来微,薰天声价,较楚蕙庾梅还韵些。真奇处,但餐沆瀣,不染繁华。
酒边一笑婆娑。疑香醉山中尊者家。怅尘埃俗状,强颜羞对,风骚墨客,乐事堪夸。月照才清,露浓尤馥,饮待夜深应更佳。姑容我,胆瓶斜插,卧看窗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其一乙卯咏桂》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桂花的清新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晚出千林,中立三秋,清哉此花。自鹫峰移下,碎成玉屑,蟾宫分到,缀作金葩。粟许来微,薰天声价,较楚蕙庾梅还韵些。真奇处,但餐沆瀣,不染繁华。酒边一笑婆娑。疑香醉山中尊者家。怅尘埃俗状,强颜羞对,风骚墨客,乐事堪夸。月照才清,露浓尤馥,饮待夜深应更佳。姑容我,胆瓶斜插,卧看窗纱。

  2. 诗词赏析

  • 主题突出:本词以“乙卯咏桂”为题,通过对桂花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意象丰富:词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将桂花比作玉屑、金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桂花的美丽和珍贵。
  • 情感表达:通过描述桂花的美丽和香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心态。
  • 意境深远:本词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高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奇迹。
  • 文化内涵:在宋代,文人雅士常常以咏物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本词也不例外。通过对桂花的描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1. 创作背景
  • 《沁园春·其一乙卯咏桂》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曾伯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作为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可能使他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
  • 李曾伯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鉴赏能力。因此,在面对美丽的桂花时,他能够用诗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才华。

《沁园春·其一乙卯咏桂》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它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桂花的美丽和独特魅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美好。读者在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