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其二再和

天涯舍我先归,还知我以何时去。浮生萍梗,南辕北旆,之吴之楚。岂偶然哉,祗堪一笑,无庸多语。向临歧赋别,丁宁祝望,竿百尺、进一步。
其奈头颅如许。更藩篱、穴犹据虎。良机一失,付之谁手,探囊堪取。君对天庭,上咨西事,历陈条绪。问相如、汉指来宣,果何益、亦何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曾伯的《水龙吟·其二再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其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旅途与命运选择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李曾伯及其作品:

  1. 作者介绍:李曾伯生于南宋时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人,还涉及诗文、书画等领域,被后世誉为“宋词三大家”之一。李曾伯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2. 诗词原文及译文:天涯舍我先归,还知我以何时去。浮生萍梗,南辕北旆,之吴之楚。岂偶然哉,祗堪一笑,无庸多语。向临岐赋别,丁宁祝望,竿百尺、进一步。其奈头颅如许。更藩篱、穴犹据虎。良机一失,付之谁手,探囊堪取。君对天庭,上咨西事,历陈条绪。问相如、汉指来宣,果何益、亦何苦。
  3. 赏析:《水龙吟·其二再和》是李曾伯在元代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旅程的感慨以及对命运的无奈。通过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4.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元代,李曾伯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不少政治变迁和个人生活的起伏。因此,这首词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创造,也是李曾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通过这首词,李曾伯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了读者,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5. 艺术特色:李曾伯的词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词风细腻而不失豪放,能够深刻描绘人物心理和自然景观。在《水龙吟·其二再和》中,李曾伯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李曾伯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李曾伯的《水龙吟·其二再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更是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词人的高超技艺,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