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其三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

万里戍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乞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
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从今去,共曲生相约,愿乐清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 · 其三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根据作品的序言,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6年)。
  • 创作地点:词中“万里戍边”暗示了作者可能身处边疆之地,与当时南宋朝廷的军事防御相关。
  1. 词人简介
  • 生平简介:李曾伯生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2年),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一定的成就。
  • 文学成就:据记载,李曾伯的词作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多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在《沁园春 · 其三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中,李曾伯运用了丰富的抒情手法,通过对战争环境的描绘和个人经历的回忆,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 语言风格:此词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善于用典,体现了李曾伯词作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作品鉴赏
  • 情感表达:从整体来看,《沁园春 · 其三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不仅记录了词人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 艺术价值:此词作为宋代词坛上的重要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表现边塞生活和战争题材方面的贡献,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

通过对《沁园春 · 其三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的详细介绍,可以感受到这首词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展现了较高的造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