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其四自和前韵

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今否。涉尽风涛凭个甚,一瓣心香在袖。人竞说、顽哉此叟。识破荣途皆幻境,只形骸、已累它何有。姑勉尔,应之手。
休烦太卜勤占候。怕漂零、江湖易老,光阴难又。兔魄初生人初度,期共婵娟长久。赖此月、于人犹厚。燕颔封侯非我事,早携书、归卧吾庐旧。渝此约,有如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其四自和前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展现了辛弃疾豪放洒脱的文学风格,同时也是他对人生、自然及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身于一个武将家庭,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他后来投归南宋,历任多个职务,包括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等。
  • 文学成就:辛弃疾的诗词创作以豪放著称,其作品多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他的词作在内容上广泛涉及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在艺术表现上则追求声调激昂、情感真挚。
  1. 词作背景
  • 创作时间:《贺新郎·其四自和前韵》的创作时间不详,根据李曾伯的序言,此词应是在与某首《贺新郎》(翠浪吞平野)相和之后所作。
  • 主题探讨:此词通过描绘西湖美景,引发作者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深刻反思。辛弃疾通过对西湖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1. 艺术特点
  • 语言风格:辛弃疾的词风雄浑有力,善于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在《贺新郎·其四自和前韵》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得作品层次丰富而意境深远。
  • 结构布局:《贺新郎·其四自和前韵》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开篇即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结尾更是引人深思。这种结构上的布局使得整首词既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辛弃疾的《贺新郎·其四自和前韵》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同时也能领略到宋代词坛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