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九日山僧

目极闽南道,云山隔几层。
深秋城外寺,白日定中僧。
野蔓穿松甲,幽泉漱石棱。
遥思茶话夕,敲碎玉池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九日山僧》是北宋诗人吕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下面将具体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目极闽南道,云山隔几层。
    深秋城外寺,白日定中僧。
    野蔓穿松甲,幽泉漱石棱。
    遥思茶话夕,敲碎玉池冰。

  2. 诗歌鉴赏

  • 内容与情感:《寄九日山僧》通过描绘诗人目极远方的闽南道,云山的阻隔,深秋时郊外寺庙的宁静以及白日僧人的定中生活等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僧侣生活的向往与怀念。诗中“遥思茶话夕”,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最后两句中得到深化,“敲碎玉池冰”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激。
  • 艺术特色:吕言的《寄九日山僧》以其简练有力的语言、生动的自然描绘以及深邃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特征。尤其是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不仅生动传神,而且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此外,诗中也不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通过对比“野蔓穿松甲”和“幽泉漱石棱”,暗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依赖。
  1. 写作背景
  • 吕言是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的进士,历任侍御史、利州路转运使等职。这些官职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也使他有机会接触并观察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官场生涯中,他或许经历了不少起伏与变迁,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使得作品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寄九日山僧》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