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应伟节尊人

归来闾里问高年,此日惟公五福全。
三世儒科身及见,四经乡饮众推先。
安时不恨青衫晚,适意还欣彩服鲜。
终始哀荣无可憾,想应含笑入黄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应伟节尊人》是一首宋代诗人吴芾所作的诗词。此诗以挽歌的形式表达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崇敬。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归来闾里问高年,
    此日惟公五福全。
    三世儒科身及见,
    四经乡饮众推先。
    安时不恨青衫晚,
    适意还欣彩服鲜。
    终始哀荣无可憾,
    想应含笑。

  2. 诗歌背景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他于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至秘书正字,后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而罢官。

  3.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得知其师友去世的消息后,内心的悲痛与不舍。诗中“归里闾”一词,表达了诗人回归故乡,向故人询问安好的情境。接着,“此日惟公五福全”一句,展现了逝者的生平及其德行被广泛赞誉。

诗中的“安时不恨青衫晚”,“适意还欣彩服鲜”,反映了诗人对逝者生前生活的肯定和对其美好形象的赞美。最后,“终始哀荣无可憾,想应含笑”,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以及对其一生无憾的祝福。

《挽应伟节尊人》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它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宋代文人对于道德、学问和人格的重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生命的终结时,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和纪念逝者的一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