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闾里问高年,此日惟公五福全。
三世儒科身及见,四经乡饮众推先。
安时不恨青衫晚,适意还欣彩服鲜。
终始哀荣无可憾,想应含笑入黄泉。
【注释】
挽应伟节尊人:应伟节,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亲戚。尊人,指尊称对方为尊人,此处是尊称“应伟节”。
闾里:乡里。
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三世儒科身及见:意思是说从祖父辈开始,就已经有了读书人的资格和名声。
四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安时不恨青衫晚:意思是说自己在安于时命的时候,并不遗憾自己年轻时没有及时显达。安时不恨,意谓安于岁月流逝,不因年老而后悔。青衫,指平民百姓的衣裳。
适意还欣彩服鲜:意思是说心情舒畅时,喜欢穿着华丽的礼服。
终始哀荣无可憾:意思是说始终受到尊敬和荣耀,没有遗憾。
想应含笑入黄泉:意思是说想到自己将含笑而去,进入黄泉。黄泉,传说中地下的泉水,死者死后埋葬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在这首诗里追忆了与已故亲人的交往,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和惋惜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自然。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故乡拜访已故的亲人,询问他们的年龄,得知他们五福俱全,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里的五福是指人生中最重要的五项幸福,是对死者的最高敬意。
后两句则回忆了与死者交往的种种往事。他们三人都是饱学之士,曾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他们还共同参加了乡饮酒礼,被大家推举为首。这说明他们在当时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诗人又提到两人都已到了晚年,不再遗憾年轻时没有及早显达。这里反映了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诗人描述了死者生前的生活状态,他身着华美的礼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让后人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诗人也深知生命的无常,他无法想象自己将来会如何。因此,他在临别时感慨万分,希望死者能够含笑离去,进入永恒的安宁。这里的“笑”,既表达了对死者的怀念,又寄托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已故亲人的交往,表达了对死者的深切怀念和无尽思念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即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上的富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