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欤陶母世称贤,生子还持辅佐权。
政府旧曾迎象服,成都重见拥戎旃。
佳城闭处千车集,华屋生来五福全。
终始衰荣今已矣,空馀陈迹载青编。

【注释】

①猗欤:赞美的口气。陶母:春秋时齐国人,姓卜名商,以贤德著称,曾为鲁昭公母亲。②还持:犹言“执”,掌握。③象服:《周礼·春官宗伯》有“大宗伯”一职,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其属官有大司乐掌乐舞,有大祝掌祭祀,有大宰掌饮食,皆与祭祀有关,故称“象服”。④拥戎旃:指古代军旗。⑤佳城:美好的居所。⑥华屋:华丽的房屋。⑦陈迹:遗留下来的痕迹。⑧青编:书卷。

【译文】

齐齐姜是世上闻名的好女人,生下儿子还掌握大权。

从前政府曾经迎请她到宫中,如今在成都重见她的旗帜。

美好的居所在何处?千车聚集在那里;华丽的房屋带来了五福,子孙昌盛,世代相传。

终始衰荣今已矣,空余陈迹载青编。

【赏析】

《挽席夫人二首》,唐李贺作,这是组诗的第二首。此篇写夫人的功德,赞扬她生前的贤德和死后的荣耀,以及她的家族后代的昌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厚,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前两句“猗欤陶母世称贤,生子还持辅佐权。”是赞颂夫人的德行和功业。齐齐姜是春秋时齐国人,姓卜,名商,以贤德著称,曾为鲁昭公的母亲。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去世后,齐国送女乐进宫,齐景公欲纳之,子家盾劝阻说:“男女配合,夫妇结合乃人生之大节。”齐景公正色厉词严地责备他,并说:“我虽不才,愿效死命!”于是齐女被迫离去。后来鲁昭公被害,齐女闻听噩耗,立即奔赴鲁国,哭于昭公墓旁,誓不再嫁。齐景公听说此事后,十分惭愧,便派大夫去向鲁国道歉,并娶了这位齐女为妾。齐女入宫后,能识大体,深明礼义,深受景公宠爱,但也不因此而荒废政事,而是辅助景公处理国家大事。这两句诗赞颂齐齐姜不仅贤德,而且有功于世,能够辅助君主处理国事。“生子”即指齐齐姜的儿子昭公。“持辅佐权”是指帮助国君治理天下。这里用一个比喻,将“辅佐”比作手持权力,说明齐齐姜辅佐国君,执掌政权的功劳很大。

中间四句“政府旧曾迎象服,成都重见拥戎旃。”进一步写夫人辅佐国君的功绩。据《左传》记载,齐景公为了笼络人心,曾三次派大夫前往鲁国致歉并求婚于鲁国。鲁昭公虽然知道齐女是景公宠妾,却念及两国友好关系,没有拒绝。后来齐女入宫,深受鲁昭公喜爱。齐女入宫后第二年春天,景公就派大夫带着礼物去向鲁国求婚。鲁昭公也派大夫去答谢齐使,双方使者相会于汶上。这时景公又派大夫带礼物前去求婚。齐女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对鲁大夫说:“我们齐国的先王曾到过你们鲁国,现在鲁国国君又派使者前来求亲,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呢?”鲁大夫回答:“我们的先王曾到过你们的国家,我们应当恭敬地接待他们。”齐女又问:“如果国君亲自到你们那里去怎么办?”鲁大夫回答道:“如果国君亲自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就迎接他;如果他不来,我们就应该恭敬地招待他。”齐女听了这番话后,便表示同意嫁给鲁国国君。后来景公派大夫携礼品前往鲁国求亲,鲁国国君也派大夫回访齐国求亲,最后双方都同意让女儿成为夫妻。这两句诗写景公派大夫向鲁国求亲的事。“拥”字形容使者携带的礼物很多很丰厚。“拥戎旃”是指使者手中拿着的军旗。这两句诗写夫人辅佐国君的功劳很大,不仅为国家带来安宁和繁荣,而且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后两句“佳城闭处千车集,华屋生来五福全。”写夫人的功德及其子孙的兴旺发达。“佳城”指美好的家园。这里用典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感叹自己的衰老和不能见到周公(周文王)一样。这里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齐齐姜在世时贤德无比,她死后,她的家宅(佳城)依然繁华兴盛。诗人用“千车集”来形容当时齐家豪华的景象。“华屋”指华丽富贵的房屋。“五福全”是指家中子孙都享有幸福和福气。

尾联“终始兴衰今已矣,空余陈迹载青编。”写夫人的功德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这些功德仍然流传至今。“终始兴衰”是指从开始到现在,从兴盛到衰落再到灭亡的过程。“今已矣”意思是现在已经过去了。“陈迹”指留下来的痕迹或遗迹。“青编”是指书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齐齐姜的功德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这些功德仍像青编上的陈迹一样流传至今;这些功德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这些陈迹仍然留在人们心中。

整首诗通过描写齐齐姜的一生及其功德,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崇敬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把齐齐姜的美德和功绩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看到了她那贤德的形象和辉煌的业绩。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比,突出了齐齐姜的功德和影响之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