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灯才了客天涯,秋过重阳未到家。
自叹满梳搔白发,不堪好酒对黄花。
折腰肯使羞元亮,落帽多应罪孟嘉。
寂寞汶阳溪上路,寒风拂柳晚阴斜。
汶阳重九
介绍
《汶阳重九》是宋代诗人汪梦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汪梦斗,字以南,号杏山。宋元之际的徽州绩溪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有《北游集》、《云间集》等著作传世。汪梦斗在宋景定时期科举成功,后因宋亡,受荐至元世祖朝廷,但并未接受官职,晚年则教授乡郡。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受到高度评价,并流传后世。
诗歌原文:《汶阳重九》的原文如下:烧灯才了客天涯,秋过重阳未到家。自叹满梳搔白发,不堪好酒对黄花。折腰肯使羞元亮,落帽多应罪孟嘉。寂寞汶阳溪上路,寒风拂柳晚阴斜。
诗歌注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游子在重阳节时的思乡之情和自我反思。首句“烧灯才了客天涯”表明诗人刚结束节日热闹,却依然身在异乡;次句“秋过重阳未到家”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第三联中“折腰肯使羞元亮”,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自我调侃;而“落帽多应罪孟嘉”,则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嘲。最后一句“寂寞汶阳溪上路,寒风拂柳晚阴斜”则描绘了他身处异乡时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萧瑟。
诗歌赏析:此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述、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首联开篇即点明诗人身处异乡之苦,次联进一步展开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第三联则通过自嘲和自责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末联以自然景物衬托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的景色描写,也有内在情绪的流露。
写作背景:汪梦斗创作《汶阳重九》的具体时间不详,根据其生平经历推断,这首诗可能是在宋亡之后所作。诗中所表现的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南宋灭亡后许多士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
《汶阳重九》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还因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成为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