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子虚韵和呈骏发次颜

灯市烧春接郡楼,岁丰人乐事遨游。
繁弦急管方连夕,痛饮高谈自一流。
短帽纵堪陪胜赏,长檠那解照牢愁。
归来卧对西窗月,独想清光烛电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与求的《再用子虚韵和呈骏发次颜》是一首充满文学韵味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表达上独到,而且在文化意蕴方面也有其深刻的含义。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歌原文
  • 十里笙箫沸市楼,已占风物两优游。
  • 人从月窟开青嶂,灯挟星河映碧流。
  • 绮罗香暖春衫薄,翠幕光摇夜被重。
  • 银烛金樽花下酌,玉山颓倒醉如泥。
  • 短帽纵堪陪胜赏,长檠那解照牢愁。
  • 归来卧对西窗月,独想清光烛电眸。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诗人通过对热闹市集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繁华景象,其中不仅有物质的丰富,更有人情的喜悦。而“已占”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场景的留恋和享受。
  • 意境深远:“人从月窟开青嶂,灯挟星河映碧流”描绘了一幅天上人间相映成趣的画面,既有宇宙之美,又有人间温情,形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
  • 生活美学:诗中通过“绮罗香暖春衫薄”、“翠幕光摇夜被重”等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反映了古典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 酒文化的表现:在“银烛金樽花下酌”中体现了古代宴饮文化,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享受人生,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常见主题。
  • 个人情感的抒发:最后两句“短帽纵堪陪胜赏,长檠那解照牢愁”,表现了诗人在美好时刻的自我陶醉及对人生苦闷的无力感。
  1. 历史文化背景
  • 宋朝的文化氛围: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城市生活中娱乐活动日益增多,这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背景。
  • 文人的审美追求:宋代文人讲究文房四宝,喜欢在诗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沈与求的这首诗便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
  1. 艺术风格
  • 音韵和谐:此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五个字,符合音律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具有很高的音乐美。
  • 意象鲜明: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十分鲜明,如“十里笙箫”、“繁弦急管”等,这些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节日夜晚的热烈场面,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月亮比作“月窟”、将灯火比作“星河”,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现实意义
  • 反映社会风貌:通过对节日盛景的描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活力,以及人们在节日期间的快乐与欢聚。
  • 体现文人情怀: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反映了文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 启发现代价值:在当今社会,人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汲取灵感,学习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快乐,同时不忘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记录了宋代某个重要节日的欢乐场景。通过欣赏这样一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风情和社会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