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佳月挂南楼,萧寺真成秉烛游。
火树忽惊新节物,春衫不趁旧风流。
公方高卧追三已,我亦狂歌发四愁。
为报襟期得名胜,何妨着处一开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娟娟佳月挂南楼,萧寺真成秉烛游。
火树忽惊新节物,春衫不趁旧风流。
公方高卧追三已,我亦狂歌发四愁。
为报襟期得名胜,何妨着处一开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元和十志》。这首诗写于元和十年(815)正月十三日,是作者应友人之邀而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观灯时的欢乐心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南寺子虚有诗次其韵兼呈骏发次颜
元和十载正月十四夜,西京城里花灯闹。
月明满街如白昼,万姓通宵不眠觉。
金吾不禁鼓声动,神鬼通衢人怪叫。
我亦随俗沾微酣,还家醉倒星桥道。
这首诗描绘了元和十年正月十四日夜晚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当时正值元宵佳节,街上张灯结彩,人们欢歌笑语,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诗中的“金吾不禁鼓声动,神鬼通衢人怪叫。”描绘了长安城在元宵节时的热闹场景,人们狂欢至深夜,甚至有人醉酒回家。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了唐代社会风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