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曾经别,于今叹索居。
善交思柳惠,多病是相如。
官下频无况,天涯每得书。
旧怀长惋叹,此会合踌躇。
晓露生兰苑,秋风动鲙鱼。
萧然林野性,与世转为疏。
和祖无择《途次金陵逢同年沈五判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祖无择《途次金陵逢同年沈五判官》》是宋代诗人沈逊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作者介绍:沈逊,字春述,是宋朝的一位著名诗人。据记载,他在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进士及第。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对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祖无择《途次金陵逢同年沈五判官》》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深邃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诗歌原文与翻译:《和祖无择《途次金陵逢同年沈五判官》》中,沈逊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与老友重逢的喜悦与感慨。诗中的“扁舟忽相值,孤抱信何如”展现了久别重逢时的情感波动,而“公干犹多病,孝先仍懒书”则反映了两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岁月变迁下的友情与人生的无常感。
主题思想:诗歌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友谊,还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由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如“晓露生兰苑,秋风动鲙鱼”,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反衬自己的孤独与淡泊之情。
艺术特色:沈逊在这首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平实的语言,却能直达人心,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历史文化价值:《和祖无择《途次金陵逢同年沈五判官》》不仅是沈逊个人文学成就的展示,也是宋代文学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于友情、生活的态度。
《和祖无择《途次金陵逢同年沈五判官》》不仅展现了沈逊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和深沉的思想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窗口。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