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涣之深秋月夜书事

洞庭叶下凉飕飕,冻天顽白凝不流。
圆月拟缺不忍缺,轻露欲浮终未浮。
忆吹朱籁凤軿上,更采紫芝云峤陬。
玉楼天半几千尺,珠树玲珑悬上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涣之深秋月夜书事》是宋代诗人狄遵度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在探讨这首诗之前,首先了解其背景是必要的。狄遵度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盛行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状况。从《和涣之深秋月夜书事》中可以看出,狄遵度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的内容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洞庭湖景象。开头两句“洞庭叶下凉飕飕,冻天顽白凝不流”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读者能够看到洞庭湖上飘落的树叶,感受到秋天的寒冷和湖面的静谧。紧接着的“圆月拟缺不忍缺,轻露欲浮终未浮”则展现了月亮的阴晴变化,以及露水的轻盈与不稳定感。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像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无常的感慨。

诗中还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回忆。“忆吹朱籁凤軿上,更采紫芝云峤陬”两句,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集的情景,他们吹奏箫笛,乘着鸾凤之车,共同欣赏美丽的紫芝,体现了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友谊。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作者高尚的人格追求和审美情趣。

最后一部分,“玉楼天半几千尺,珠树玲珑悬上头”则是对洞庭湖畔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的描绘,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可能寄托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思。

《和涣之深秋月夜书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狄遵度通过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