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即事

几年压尘嚣,屡欲返初服。
鹪鹩安一枝,何必恋微禄。
潇洒此村居,茅舍带修竹。
田园薄有收,积书高过屋。
所以课子孙,利用聚吾族。
光大不可期,庶几守耕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山即事》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歌的相关内容: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原文
    幽人自话白云中,
    时下林间见鹿踪。
    心静自然闻水响,
    身闲不羡世尘风。
  • 鉴赏:《中山即事》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独处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其超然物外、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幽人自话白云中”意味着诗人在深山之中,与世隔绝,与白云为伴,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性格。
  1. 王安石的背景
  • 生平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庆历年间曾任参知政事,但因变法改革而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被贬至江宁(今南京)等地,晚年虽复相位,但终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辞官,退居江宁半山园,继续从事诗文创作。
  • 文学成就:王安石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著称,其作品多以忧国忧民为主题,同时不乏对个人生活哲学的反思。他的诗作既有雄浑壮丽的气势,又有细腻深沉的情感,被誉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王安石在《中山即事》一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营造一种幽远、宁静的意境。《中山即事》反映了诗人在山中独处时的心境,通过对白云、林间鹿踪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境界。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禅意,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 情感表达:王安石在《中山即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心静自然闻水响”、“身闲不羡世尘风”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看淡的心态。这些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哲理性。
  1. 社会影响
  • 历史评价:王安石作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山即事》作为他的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底蕴,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因此,这首诗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
  • 文化传承:王安石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山即事》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王安石个人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对于现代人来说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中山即事》作为王安石的一篇代表作,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通过学习和鉴赏这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