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桃源大师还剡

金庭昔相会,我发才胜冠。
长啸望海峤,志怀九霄丹。
道人方少壮,谈笑升仙坛。
一别支一载,流年剧飞翰。
韦布早相误,多病甘衰残。
道人自怡悦,形神愈坚完。
访我吴山阳,相顾生惊叹。
使我负愧耻,终身谢仙官。
犹欣被闇黮,得与世路宽。
若逢羡门老,为余假青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桃源大师还剡》是宋朝诗人沈辽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金庭昔相会,我发才胜冠。
    长啸望海峤,志怀九霄丹。
    道人方少壮,谈笑升仙坛。
    一别支一载,流年剧飞翰。
    韦布早相误,多病甘衰残。
    道人自怡悦,形神愈坚完。
    访我吴山阳,相顾生惊叹。
    使我负愧耻,终身谢仙官。

  2. 作者介绍

  • 沈辽(1032-1085),字叡达,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兄任入官,监寿州酒税。宋熙宁间,历审官西院主簿、监明州市舶司及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因事下狱,流永州,徙池州,筑室齐山名“云巢”,杜门不出。工文章,雄奇峭丽;尤长歌诗。趣操高爽。著有《云巢集》十卷。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沈辽对桃源大师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诗中的“金庭”、“九霄丹”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 通过对桃源大师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无奈和感慨。诗中的“韦布早相误,多病甘衰残”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 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比自己的现状和桃源大师的高远境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深度,也使得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每一个词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诗歌的结构紧凑而有力,通过巧妙的安排,使得整首诗既有内在的逻辑性,又有外在的节奏感。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道教或佛教寻求精神寄托。《赠桃源大师还剡》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可以发现《赠桃源大师还剡》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也反映了宋朝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环境。对于喜爱文学和历史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