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庭昔相会,我发才胜冠。
长啸望海峤,志怀九霄丹。
道人方少壮,谈笑升仙坛。
一别支一载,流年剧飞翰。
韦布早相误,多病甘衰残。
道人自怡悦,形神愈坚完。
访我吴山阳,相顾生惊叹。
使我负愧耻,终身谢仙官。
犹欣被闇黮,得与世路宽。
若逢羡门老,为余假青鸾。
【注释】
- 赠桃源大师还剡:这首诗是作者赠给桃源大师的。桃源,在今浙江境内,是晋代道教名士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有《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避世隐居、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
- 金庭:指仙界。
- 我发才胜冠:我的头发已经长到可以戴冠了。
- 长啸望海峤(jiào),志怀九霄丹:长啸一声,仰望着海峤,心怀着九重天之上的丹砂。
- 道人方少壮:道士们正当年轻有为的时候。
- 谈笑升仙坛:在谈话中谈论着如何升入仙界。
- 一别支一载:一别后度过了一年。
- 流年剧飞翰:岁月如箭,迅速逝去。
- 韦布早相误:以前我因地位低下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 多病甘衰残:因为多病,我变得体弱多病,衰老不堪。
- 道人自怡悦:道士们自己感到愉悦。
- 形神愈坚完:形体和精神都更加坚定完整。
- 访我吴山阳:去拜访我。吴山阳是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在这里隐居。
- 相顾生惊叹:相互看着,感到十分惊讶。
- 负愧耻,终身谢仙官:因为惭愧,所以我终身都要感谢神仙的恩赐。
- 犹欣被闇黮,得与世路宽:仍然庆幸能够生活在黑暗之中,能够避开人间的纷争。
- 若逢羡门老,为余假青鸾:如果遇到羡门先生这样的仙人,就让我乘上青鸾飞升吧。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在吴地拜访一位名叫桃源大师的道士,并赠送给他自己的诗文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不屑。
首句“赠桃源大师还剡”表明了这是一首诗词,其中“桃源大师”指的是那位道士的名字。诗人通过赠送诗词来表达对道士的敬意和祝福。
第二句“金庭昔相会”描绘了两人昔日在仙界的相聚情景。金庭是道教中的仙境之一,象征着高远和神秘。诗人回忆起他们曾在那里相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句“我发才胜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的自豪之情。他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头发也足以戴上冠冕了。这既是对自己外貌的描述,也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肯定。
第四句“长啸望海峤,志怀九霄丹”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志向。他长啸一声,仰望着远方的海峤,心中充满了对九重天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句“道人方少壮,谈笑升仙坛”则是诗人对道士们的赞美和祝愿。他认为道士们正处于青春年少之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可以在谈笑间升入仙界。
第六句“一别支一载”表达了诗人与道士分离的情感。他们分别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但彼此之间的友情并未因此而淡化。
第七句“流年剧飞翰”则感叹岁月的流逝。时光如同飞驰的箭矢,迅速而无情地带走了人们的光阴。
第八句“韦布早相误”表达了诗人曾经的遗憾。他意识到自己因为出身卑微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无法像那些达官贵人一样享受荣华富贵。
第九句“多病甘衰残”则是诗人的真实写照。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他已经变得体弱多病,衰老不堪。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希望,而是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第十句“道人自怡悦”则表现了道士们的心态。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已经得到了升华和完善,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第十一句“形神愈坚完”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身体和精神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外在的形体可能已经衰老不堪,但内在的精神和意志却是坚定而完整的。
第十二句“访我吴山阳”,则是诗人对于这次拜访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他想要去拜访那位道士,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第十三句“相顾生惊叹”,则是诗人对于这次拜访的结果和感受进行了描述。他与那位道士相互望着对方,都感到十分惊讶和震撼。
第十四句“负愧耻,终身谢仙官”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过去的错误和不足进行了反思和道歉。他认为自己曾经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辜负了神仙的恩赐,应该终身感谢神仙的恩惠。
第十五句“犹欣被闇黮,得与世路宽”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进行了描述。他仍然能够生活在黑暗之中,避开了人间的纷争和烦恼。这种生活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
第十六句“若逢羡门老,为余假青鸾”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他希望能有机会遇到那位传说中的仙人羡门老先生,让仙人为他提供帮助,让他得以飞升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