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尚渊默,偃仰事诗书。
端然忘缊藉,乃欲寻荣途。
一辱未知补,三献何其愚。
深中雅有趣,宁终浑泥涂。
用物必伤已,誓将老江湖。
在人既少与,于此固何诛。
赏心不期侈,澹泊自有馀。
傥逢安石辈,知余为善谟。
【注释与赏析】
“禅老阁”,即“禅老”二字。这是一首五言诗,全篇以“禅老”二字为中心词。“禅”,指禅宗,佛教的一种流派。“老”,指道家。此诗是作者对禅道二家的评论。
一、二句“少年尚渊默,偃仰事诗书。”:少年时喜欢沉默寡言,仰慕儒家的诗书。“渊默”,深沉、沉静,不外露自己的志向;“偃仰”指俯仰,表示一种姿态,这里指读书人的姿态。“事诗书”,指专心研习儒家经典。
三、四句“端然忘缊藉,乃欲寻荣途。”:端正地忘却世俗的纷扰(缊藉),却想追求仕途上的成功(荣途)。“端然”,正直的样子,这里指端正的样子。“忘”,忘记。“缊藉”,纷乱。“寻荣途”,追求功名富贵的道路。
五、六句“一辱未知补,三献何其愚。”“一辱”:一次被侮辱。“知”:知道。“补”,弥补,补救。“献”,进献。“愚”,愚昧。“宁终浑泥涂”,宁愿永远在污泥中沉沦。“浑泥涂”,混浊不清,比喻污浊的环境。
七、八句“用物必伤已,誓将老江湖。”:使用物品必然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用物必伤已),发誓要远离官场生活而归隐江湖。“用物”,指处理事物。“伤己”,对自己造成伤害。“誓将老江湖”,发誓要脱离官场的生活而归隐江湖。“江湖”原指江海和河湖,这里指隐居生活的地方。
九、十句“在人既少与,于此固何诛。”:如果别人都不与我合作(在人既少与),那么我在这里又有什么好责备的?“既”,已经,表假设的语气。“诛”,责备,指责。
十一、十二句“赏心不期侈,澹泊自有馀。”“赏心”本指美好的心意,引申为快乐的心情。这里指得到心灵上的快乐。“澹泊”,平淡清雅。“自有馀”,自有多余的东西,指心情愉悦。“余”:我,诗人自称。
十二句“傥逢安石辈,知余为善谟。”“倘”:倘若。“安石”指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因变法改革而名重一时。“知”:知道。“善谟”,“善谋”之误。“善谋”:善于谋划。
十三、十四句“深中雅有趣,宁终浑泥涂。”:深深体会到其中高雅有趣味(深中雅有趣),宁愿最终在污泥中沉沦。(宁)宁愿。
十五、十六句“用物必伤己,誓将老江湖。”:使用物品必然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用物必伤己),发誓要远离官场生活而归隐江湖。(宁)宁愿。
十七、十八句“在人既少与,于此固何诛。”:如果别人都不与我合作(在人既少与),那么我在这里又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固)哪里,怎么。
十九、二十句“赏心不期侈,澹泊自有馀。”:得到心灵上的快乐并不需要奢侈(赏心不期侈),淡泊名利自然感到满足(澹泊自有馀)。“期”,希望,期望。
这首诗是作者对禅道二家的评论。他赞赏禅道二家的学说思想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反对那些追逐功名利禄、贪图享乐的人。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归隐山野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