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清道

少年好书老弥笃,牙签锦囊数百轴。
江左墨妙世不瞩,有唐诸公粗可录。
诸公草法无可称,中叶始有张颠名。
张颠下笔有神会,其妙不似点画成。
后来沙门有藏真,措意潇洒尤更精。
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
本朝苏公名弟兄,汝南蒲阳亦有声。
比来诸公已老死,其馀卑俗类可憎。
我昔乘兴游都城,列子示我新素屏。
始知无择得此道,长沙道人今复生。
归来穷巷掩柴荆,惠然相访得忘形。
赠我数行岂无意,势如九河注沧溟。
中间龙蜃降没升,欢伏不暇独可惊。
自欲何能谢言情,欲赠金玉还愧轻。
殷勤之揖喜不胜,使我驱雾老眼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清道》是一首由沈辽创作的宋代文学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书籍和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及对其价值的尊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文化传统的继承,还表达了其对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沈辽简介:沈辽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豪迈、奔放、清新、典雅著称。他的作品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歌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与推崇。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少年好书老弥笃,牙签锦囊数百轴。江左墨妙世不瞩,有唐诸公粗可录。
  • 翻译:年少时对书的追求永无止境,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用象牙制成的书签和精美的书囊装满了数不清的书轴。江左地区(今江苏一带)的书法艺术举世瞩目,唐代的许多书法家虽然技艺高超却不够引人注目,中叶时期出现了张颠(张旭)这样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下笔如有神助,达到了点画自然、浑然天成的境界。
  1. 诗作主题
  • 读书之乐:诗歌通过描写诗人对书籍的珍视以及书籍带给人的无尽乐趣,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 书法之美:通过对唐代书法家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尤其是书法的重视,同时也展示了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赠清道》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文化繁荣的时期,士大夫阶层普遍重视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
  • 个人经历:沈辽本人也是一位酷爱读书的文人,其对书籍的热爱和珍视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赠清道》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书籍和文学艺术尊崇之情的诗歌,更是一扇窥探宋代士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读书风尚和艺术审美,感受到宋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和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