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伯才都官代归

前日使君佩铜鱼,雅望已合升华涂。
一遭黯黮诚非辜,人为叹愤我若无。
夷州已非人所居,况复筦库治赢馀。
幸及瓜时笑还都,襟怀落落真丈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送伯才都官代归》是宋代诗人沈辽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神宗熙宁初年,沈辽此时为审官西院主簿,后因与执政王安石关系恶化而屡被贬黜,最终流连江湖数载。

诗的原文如下:

前日使君佩铜鱼,雅望已合升华涂。
一遭黯黮诚非辜,人为叹愤我若无。
夷州已非人所居,况复筦库治赢馀。

这首诗通过对前朝使君和沈辽自身的描述,表达了诗人面对不公命运时的感慨和无奈。沈辽用“前日使君佩铜鱼”开篇,借用古代官员佩带铜鱼的象征意义,暗指自己曾经受到赏识,但终因政见不合而遭到贬谪。接下来,他以“一遭黯黮诚非辜”抒发了自己遭遇不幸,却并不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而是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使然。接着,“夷州已非人所居,况复筦库治赢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对自己个人命运的影响,既指出了地理位置的偏僻(夷州),又暗示了政治斗争中的失利。

《奉送伯才都官代归》不仅是沈辽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宋代特定社会环境下士人命运的一种缩影。在北宋中叶,政治斗争激烈,许多文人士大夫因直言进谏或参与变法而被排斥、打压。沈辽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对自身遭遇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声和困境。

《奉送伯才都官代归》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文学作品,它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对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有所认识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