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舶船送荔子

千里云飘破浪开,使君知道荔枝来。
未尝玉井醍醐味,先看金盘火齐堆。
肯作浪题霜后橘,聊同驰寄陇头梅。
到头应遣纤纤手,笑擘轻红喔酒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附舶船送荔子》是一首文学作品,出自宋代文学家汪藻之手。《附舶船送荔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附舶船送荔子》的作者是汪藻,字彦章,号浮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文学家,其作品深受后人赞誉。汪藻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卓越成就,还曾担任过官职,如婺州观察推官、宣州教授等,显示了他在仕途上也有不俗的表现。汪藻的创作涉及广泛,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词,也有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

  2. 文学价值:《附舶船送荔子》作为一首短诗,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语言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上。首先,从语言方面看,此诗用词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尤其是对荔枝这一主题的描绘,既生动形象又不失雅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其次,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荔枝这一水果的赞美,更是通过荔枝这一元素,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此外,通过对荔枝成熟时节的描绘,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3. 历史文化背景:《附舶船送荔子》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士大夫普遍注重文学艺术的培养和创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汪藻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景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食特别是荔枝的喜爱,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附舶船送荔子》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更在文化传承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无论是对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还是对诗歌本身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意义,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