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常山孔坞碧照阁

门前尘土暗衣冠,池馆无多意已宽。
试问主人闲适味,冰蚕正自不知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常山孔坞碧照阁》是宋代诗人汪应辰所作,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汪应辰(1118年—1176年),字圣锡,号玉山先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信州玉山,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与许多当时的知名学者有深厚的交往。他的学问广泛,精通经义和理学。
  1. 诗歌原文
    门前尘土暗衣冠,池馆无多意已宽。试问主人闲适味,冰蚕正自不知寒。

  2. 诗词解析

  • 门前尘土暗衣冠:描述了庭院中的尘埃已经覆盖了衣物,暗示着主人的居所许久无人打扫,显得有些荒凉。
  • 池馆无多意已宽:表达了对旧日精致水池和豪华馆舍的怀念。虽然现在破旧,但心境已经变得宽广,不再计较这些物质上的得失。
  • 试问主人闲适味:诗人试图通过询问主人来了解他的闲适生活的味道。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真实生活状态的好奇。
  • 冰蚕正自不知寒:这里的“冰蚕”可能是指那些在冬眠中仍然保持休眠的昆虫,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或隐者对世事的冷漠。
  1. 文化背景
  • 《题常山孔坞碧照阁》创作于宋朝,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崇尚自然和内心的平和。这首诗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隐逸思想。
  1.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显得质朴而深刻。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1. 历史意义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首诗不仅记录了汪应辰个人的隐逸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文化的推崇。

《题常山孔坞碧照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人思想和隐逸文化的宝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此外,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自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