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见月

万里乾坤雨乍收,冰轮展出碧云头。
蟾宫皎洁分明见,桂子婆娑黯里游。
照我独成孤影客,忘形相占一天秋。
长怀此夕风光好,不得袁安共泛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见月》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长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于世。下面将介绍这部作品:

  • 诗歌背景:《中秋见月和子由》是苏轼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所创作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艺术特色:此诗开篇“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两句,以宏伟的画面展现了中秋节日即将到来时的壮丽景色。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比喻,如“银河洗天公眸子”,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表达:在整首诗中,苏轼表达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他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和自己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情感内涵。

《中秋见月》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节月亮的经典诗作,也是苏轼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通过欣赏这部作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